【深度】使徒教会的管理模式
教会体制的构建是由圣经神学、教会的统绪1 [interconnected system]和地域性教会的文化处境等多个因素决定的。因此,哪怕世界最成功的教会体制都不可能为中国教会提供构建体制的统一样本。但成功的教会体制却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参考。下文就尝试从介绍几个对教会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教会形态和体制,一起对我们思考中国教会体制的构建提供参考和灵感。
作者| 张远来
使徒教会的管理模式
从没有一个有形教会是完全的,但使徒时代的教会却是教会历史上最纯正的教会典范。而其之所以成为历代教会典范的原因之一,便是其从一开始就以信仰的立场构建着一个适应教会发展的体制。
使徒教会的体制在信仰上的宣告通过使徒宣道(kerygma)2 和使徒书信我们可以窥见一斑。使徒宣道和使徒书信的教导构成了基督教自古至今的教义根据。即所谓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这些基本的教义还反映在基督教世代相传的“使徒信经”3中 。新约学者杜德将其总结为6个方面:
1、上帝应许的拯救,即先知预言的“末后的日子”已经开始(参徒2:17,3:18、24);
2、上帝应许的拯救是借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完成的;使徒福音的重要内容就是证明耶稣就是旧约预言的弥赛亚;
3、藉着复活,耶稣已经被升到父神的右边,作新以色列的领袖弥赛亚(徒2:33-36,3:13,4:11);
4、圣灵的工作是耶稣基督拯救的继续(徒2:33,17-22,5:32,参珥2:28-32);
5、基督的再来会成就弥赛亚的国度(徒3:21);
6、使徒宣教的结束是呼召人们悔改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4。
简单地说,初期教会的信仰体制为:强调耶稣基督的救赎,力证耶稣就是旧约先知预言的弥赛亚、唯独圣经、因信称义、信者皆祭司等。这些教义在使徒的书信中得到进一步的阐释,特别是《罗马书》和《加拉太书》以及《希伯来书》中都有清楚的表述。通过使徒书信留给今天的教会一个完整的信仰体系,包括教义和基督徒伦理,由此构成了初期教会信仰上的教会体制5 。
在教会的治理上,新约时期的耶路撒冷教会由“众使徒、众长老和全教会”(很可能是信徒代表,或者通过信徒的选举产生)组成的“治理委员会”管理教会(参见徒11:30,15:2、6、22,16:4)。徒15:22特别提到“使徒和长老并全教会”的教会体制模式,显示初期教会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民主管理体系,强调信众对教会知情权和管理权的参与。从使徒行传看,初期教会的管理体制建立于教会的功能性需要、信仰的要求以及犹太人传统。换句话说,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为了更有效地治理,而教会的治理是为了教会健康而快速的发展——灵性信仰的成长和教会宣教6。例如,初期教会住在一处,凡物公用是为了培养宣教士宣教 。但教会人数一多,就呈现说希腊话的寡妇在饭食的供给上被忽略的事件。因为初期教会在管理上首先采用了犹太人传统的作法,以犹太家庭为登记的基本单元,而失去丈夫的寡妇便很容易在教会的这一登记管理方法中被忽略。使徒得知情况后非常重视,于是选举7位执事管理相关后勤工作,而确立使徒的职能——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徒6:4)。可见初期教会很重视教会的刚性需求,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反省管理体制的漏洞而突破犹太人既有的框架,进行更新和构建。由此构建的管理体系逐渐完善了教会的体制。从圣经中我们看到,教会的这种管理体制得到了教会全会众和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以致“神的道兴旺起来。在耶路撒冷门徒数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许多祭司信从了这道。”(徒6:5,7;2:47).
大约主后46年开始,使徒保罗等开始了有意识地旅行布道。保罗的策略是在各地教会按立了长老,并由长老们来负责主理各城或各地区教会的工作。包括牧养和管理。这大概就是圣经提到的教会最早的“三自”:不仅是在各不同民族间和国籍间的三自,也是各地方教会的自治。使徒教会基本的形态是自治、自养(但互助)、自传。各地方教会保持自立,但教会之间则圣徒相通,藉着教牧和慈善以及宣教等工作上的合作,沟通着彼此不同地域的教会。7
许多学者觉得,新约中的长老就等于是教会的监督或主教。在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的教会里,又有一些“被圣灵充满和智能充足”的人被选立为执事,他们被众使徒委托照管教会的财务或别的日常事务,从而好让使徒们腾出手来多多从事宣讲福音和祷告的圣工。教会的权柄源出于上帝,藉着众使徒授予本地教会的监督或长老,尔后又掌握在信众手中。
从属灵的角度看,早期教会采取了神治的治理模式,但在钱财一事的处理上,基层教友享有极大的自主性,也更为民主,她们根据教会领袖的意见或建议,自行作出决定8。
关于这一点,现长老会的治理模式很接近使徒教会的模式。中国教会体制的构建,在此也可以给我们以原则性的借鉴。我们会在下文专门叙述。
注释:
1.长老会并不承认主教制的使徒统绪的有圣经根据,本文所言使徒统绪并非圣公会所言的统绪,而是一般的教会习惯,或者说传统。参见托马斯.史密斯牧师着《长老制教会治理问答》(An Ecclesiastical Catechism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2.(可见于使徒行传中彼得、司提反和保罗等的证道文)
3. 被不同教派包括天主教和东正教普遍接受的信经有: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亚他拉修信经。对这些信经的确信是基督教各教派提倡修和的基础。
4.C.H.Dodd,The Apostolic Preaching and its Development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1980,pp,21-23.《金陵神学志》2007年第二期,p94。
5.可参见《金陵神学志》2008年第一期,“王艾明 ,论新教教会的基本结构。”p.127。
6.参加拙作《使徒时代的几位属灵伟人》,可见于2007-2008年《广州教会讯息》。
7.可参见 王艾明:“论新教教会的基本结构”,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金陵神学志》2008年第一期,pp.122-127.
8.参见托马斯.史密斯牧师着《长老制教会治理问答》(An Ecclesiastical Catechism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香港国际证主《证主圣经百科全书》。
敬请期待下期相关主题《何谓大公教会》
QT灵修
校对 | 孟
美编| 四月
图片来源网络
精彩回顾